春天的脚步依然很慢,总显得拖拖拉拉,尽管已经到了三月底,可是呢,这个天气却依然还是寒冷,让人还不能脱下厚重的冬衣。屋子外面的天气虽然很好,阳光明媚,可房子里听了暖气供应,让人觉得受不了,手脚冰冰凉的。每年的这时候,都会特别想念有暖气的日子。
上周日,和业良夫妇相约去颐和园踏青。那天碧空万里,天难得的透亮,让饱受雾霾折磨的人们,总算有了个喘息的机会。蛰伏了一冬的人们,周末不约而同迈出家门,偌大的公园门口,中外游客熙熙攘攘。我们先去谐趣园溜达了一圈,随后又去游人相对少的西堤。在谐趣园拍照时,遇见个“爱管事”的年纪大约七十多岁的老妇人,站在一旁插话(南方口音):你选的那地方不行,人脸是花的!我吃了一惊,顺嘴夸她一句:老太太您真行!这下老人家更来了情绪,紧着想继续给我“指点江山”。
西堤这条路线我从未走过,一圈转下来,腿脚没点劲还真不行,但感觉相当不错。沿着湖边走一路拍一路,途径六座形态各异的古石桥,万寿山、佛香阁、十七孔桥隔水相望,一抱抱年迈沧桑的古槐,一株株含苞待放的桃花、杏花、樱花,都好似在迎接八方游客。估计再有几天,树上的花就该开了,若下周来此观赏景色,想必这儿会是花红柳绿的另一番景象。
水边这两百无聊赖的“家伙”,主人只顾忙着在一旁养精蓄锐,又喝酸奶,又吃面包香肠,在等待夕阳西下的最佳拍摄时机。
远处玉泉山上的玉峰塔遥遥相望,这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清朝时这儿是皇家御园,别说平民百姓,即便一般王公大臣也不得入内。新中国成立以后,这块风水宝地山下四面都有“军事禁地,不得入内”的告示,由军人严密守卫,老百姓仍然只能望而却步望塔兴叹。北京城里的中南海和玉泉山都是皇家园林的“极品”,是享誉盛名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非常珍贵稀缺的旅游资源,理应为全国乃至世界人民共享,将其作为党政中枢机关办公场所和最高首长的休养地,显然是不合适的。其实“两会”代表早该提出这个议案,人人心知肚明却又都心照不宣,但愿到“二十八大”时,也就是再过大约五十年,这些地方能让利于民不再由军人持枪把守,老百姓凭票即可入内参观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