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还有邮票上的白塔。时常伴随着这首旋律优美的儿童老歌,在我的脑海里跳动,尤取是来到了首都北京。
公园里的“一池三仙山”,仿照神话传说建造的太液池,蓬莱、方丈和瀛洲三岛,原本就是皇家园林的一部分。而我和我家“小领导”真正地在帝王御园内泛舟荡桨的,则是颐和园的昆明湖。湖面上倒映着的没有美丽的白塔,而是巍巍的佛香阁。四周环绕着的,除了绿树红墙,还有十里长廊。
一
七月七日,卢沟桥上静悄悄。
回城的路上,经过宣武门外,我让司机师傅停在了菜市口。打表器上显示的才二十多元,心里盘算着从宣武门坐地铁只须区区两块,何况现在时间还很充溢。去菜市口看看也不错,杀人砍头这年月是“指望”不上了,“蘸血的馒头”就像当年推出午门外斩首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似的。但校场口胡同,夹道居胡同,达智桥胡同再不看的话,以后都将在推土机下化为乌有了。
杂乱的胡同,原汁原味的市井人家。斗大的拆字,特别显眼。胡同口修单车的老汉,操着家伙正忙乎着呐,过往的人互相打着招呼,京腔京味十足,让咱也不由得卷起了舌头,有点“邯郸学步”来着。胡同里头不时地走出与街巷不般配的时尚女子,一边吃着早点,一边风姿绰约地去赶班车。一幢破旧的雕花老屋前,风雨飘摇的“门当户对”,想来也有风光的前世。
胡同外繁华的街市,崇光百货(SOGO)气势恢宏。继续前行,老北京口中的一站路,其实挺长的。宣武门东大街的地铁站,迎面一座古朴的老式教堂吸引了我,过去瞧瞧——南堂。看门的老人并没阻挡,大摇大摆地踱了进去。一尊老外的塑像,走近细瞅,这人咱认识——历史上著名的利玛窦神父(意大利人,公元一五五二~一六一零年)。碑文上记述了他在北京城里建立了第一座天主教堂(明万历三十三年建造的),这座宣武门天主教堂,俗称南堂。教堂的门口还树立了另一座手持十字架的神父圣方济各·沙勿略(西班牙人,公元一五零六~一五五二年),这位倒没听说过。教堂内讲经的是“外来的和尚”,流利的国语让我坐了下来。静静地听着,结束的时候,有一道“程序”:向您身边的人道平安。我也学着对不认识的人,真诚地道了声——早安!走出教堂,地铁的入口处,迎面吹来了一阵凉爽的风。
1234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