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座落在四川省成都市南郊,翠柏红墙,环境幽雅宜人。正如爱国将领冯玉祥匾额上写的那样“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风流于遗迹,万古清高。”我正是怀着仰慕诸葛亮一生励精图治、爱国爱民、万古清高的风采来拜谒武侯祠的。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水)人,是我国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对我国西南地区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过积极的贡献。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上,统治者视他为“勋高管乐”的“忠臣良相”。庶民百姓则把他作为智慧的化身。不少地方建立了祭祀他的祠庙,据说成都武侯祠是保存至今规模最大的一座。因诸葛亮官至蜀汉丞相,封武乡侯,死后谥为忠武侯,记念他的祠堂就简称“武侯祠”。
虽然武侯祠大门上的横额是“汉昭烈庙”,前面是刘备殿后面才是诸葛亮殿,历史形成了君臣合庙的规模。但人们一直把它称为“武侯祠”。祠内刘备祖孙,关羽父子,刘备与文臣武将等人物的泥塑像,碑碣、匾额等历史文物吸引着中外游客。诸葛亮殿的两角峙立钟楼、鼓楼,东厢为书房,西厢为客厅,室外迥廊,可以凭眺绿水涟漪的菏花池。祠内匾额、对联多为赞颂和评价诸葛亮的。参天的松柏,古近代仁人志士的手迹、匾额,回廊、古道中众多游客踏廊混杂而走向清晰的回音,都让人感到古人确已离去久远。但武侯留下的丰功伟业和文物,却警世后人。
祠内诸葛亮殿,老一辈文学大师郭沫若《蜀道奇》手迹:“鞠躬尽瘁兮诸葛武侯诚哉武,公忠体国兮出师两表留楷模。”说出了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后被谥为“忠武侯”,确实值得称赞。他在前后《出师表》中留下的公正、忠心、忧国忧民的精神,被视为国家干部的标准一点也不为过。
近人王天培撰写的碑文:“公本识字耕田人,为感殊遇驱驰,以三分始,以六出终,统一古今难,效死不渝,遗恨功名存两表;世又陈强古冶子,应笑同根煎急,谁开诚心,谁广忠益,安危天下系,先生以往,缅怀忠义拂残碑。”说出了诸葛亮本在读书耕田,为感谢刘备“三顾”的知遇之恩而替他奔走,以三分定天下开始,到六出祁山病终。统一天下是古今一大难事。他却鞠躬尽瘁,至死不懈。遗恨的是未能成功,只留下记载他功名的前后《出师表》。如今世上又出现陈强、古冶子应该笑他们本是同根生,却又相互撕杀。谁能像诸葛亮那样开诚布公,集思广益,把天下安危系于一身。他虽然不在了,仰幕他风范,缅怀他的后人当是不少的啊!
武侯祠的碑文、匾额多处提到的脍炙人口的前后《出师表》体现了诸葛公的高风亮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对今人、特别是国家干部,难道不是警世恒言吗?
伫立在诸葛亮殿内的,武侯贴金泥塑像前,看见他慈眉善目,手持羽扇,栩栩如生。使我浮想联翩,回想起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一天天繁荣强盛起来。但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香港、澳门回归后,台湾还末统一。而我们的一些国家干部,甚至某些高级干部。却把党和人民的培养忘的一干二净,把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用来以权谋私。而不是鞠躬尽瘁,报效祖国和人民。他们贪赃枉法、索贿受贿,买官卖官,腐败透顶。成为挖社会主义墙角的蛀虫,成为党和人民事业的败家子,最后身败名裂、遗臭万年。这些人面对“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的匾额,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确定一下自己以后的道路应该如何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