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宸桥,运河入杭城的门户 )
记得十多年前第一次到杭州,出了车站,已近五点,便径直奔了苏堤,为的是一睹西子湖的暮色。那时傍晚的苏堤已没了多少游人,就连守侯桥头的瞎子艺人也收起了胡琴,准备打烊收摊,但见我们远远走来,再又端坐桥头,装模作样地拉起了二泉映月。琴声悠扬,月色也着实的迷人。吸饱吮足之后,慢慢步出了苏堤,一身皮囊的需求也由肺叶转到了双腿和肠胃。哪知眼前仍是一片茫茫的暮色,一不见霓虹,二不见人影,昏暗的路灯下唯有长长的树影。在错误的时刻我们再次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向西拐上了杨公堤。余下的行程自不必多说,漫漫一路幽静地令人生厌的荷湖柳岸。大约走了十公里后,终才在断桥一带见着了可亲的灯光和行人,住进了旅店。那时的我们尚不知美丽的杭州原是"三面湖山一面城"。我们伴着夜色走过了三面湖山,终才进到了那面城。
沧海桑田见杭城
"三面湖山一面城",是近两千来人们对杭州城的描述。天地氤氲,群峰逶迤,既享湖光之旖旎,又得山林之野趣。然而在远古先民们的眼里,却没有这番景致,他们所能望见的仅仅只是"三面云山一面海"。那座名为"杭州"的城市尚还为一片滔天恶浪所覆没,而那湾美丽的西子湖只不过是汪洋中的一片小小海湾。海湾西北二十多里外的广袤平原上,才是原始先民们的栖息地,考古学家们称其为"良渚"。
春秋战国,杭州故地先属吴地,再属越国,后又为楚国所吞并,但最终还是归入了大秦的版图。直到此时,杭州城仍还是一片茫茫水色,以至于始皇帝"南巡会稽,至钱唐,水波恶"。时间到了东汉,汪洋渐退,露出大片的浅滩沙洲。为了阻止海水倒灌,钱塘县吏华信广募民夫修筑防海大塘,终使沙洲滩涂成了可耕垦造屋的平陆,西湖也与大海相隔成了内湖。据说断桥旁的一方山崖正是当年始皇帝望洋兴叹时泊舟缆绳的巨石。后宋僧凭崖凿佛,筑大佛禅寺。今寺中造像残迹尚存,佛殿僧房也遗有数十间之多,且与游人络绎的北山路、断桥咫尺相望,却因沦为寻常百姓家而少有人识得。
梦寻临安城
说到杭州,人们总爱念叨西子湖畔的名胜:祭岳坟、游苏堤、观平湖秋月、赏断桥残雪……多年以来,身后的这座城,似乎仅是游人们进食入眠的巨大营房。时下,让我们暂且撇开那些咏了千万遍的西湖名胜、西湖名人,认认真真地看看身后的这座名叫"杭州"的城。
(烟霞洞寻佛 )
杭州古称临安,乃帝都,高宗赵构南逃仓皇而建。上溯历朝的京畿王城,南京承的是民国的规划,北京袭的是元明清的布局,开封洛阳西安城虽乃古都名城,但累经兵灾人祸千余年的洗礼,早已难辨远古都城的模样。杭州虽已没了多少宋时的遗构,但城的格局仍依的是旧制,八百年来未曾更变。南宋临安仓皇草创,再加之受山形水系的限制,其城的格局已顾不上帝王都"南城北宫"的制式,置皇宫大内于城南,城厢坊肆于城北。就连南北宫门也左右交错,不在同一轴线上。南宋皇宫凭凤凰山而筑,山中古木参天,奇石峭陈,乃宋时的皇家御苑。如今山中尚存多处遗迹,"月岩"乃高宗皇帝中秋赏月的胜境;"忠实"摩崖石刻乃高宗亲笔御书;"圣果寺"系专门负责内廷供奉的殿司衙故址,现仍存三尊被凿去面目的吴越大佛造像……
北宫门外乃御街,长约十里。八百年后的今天,南宋御街的繁华依然延续,从五代吴越的千年白塔到元朝末年的凤山水门,从元初的清真大寺到清末的礼拜圣堂,太多历史遗构沿着御街向城北铺排开去。沿街的药号丝行百货庄鳞次栉比,或为清末的木构老铺,或为民初的雕花洋楼。虽然门庭多已更换,但昔日的余韵仍难为今世的喧嚣所掩盖。御街的两侧乃坊巷,共计九厢八十坊。且那九厢八十坊多还延续着旧时的坊名,旧时的乌瓦粉墙格扇门。
四百八十寺
当年苏东坡寓居杭州期间,除了邀友游湖探幽之外,去的最多的当算是西湖周边山林间的寺院禅林。杭城佛事兴于五代吴越,时有"东南佛国"之誉。后宋室南渡,佛事更盛,梵宫佛刹,遍布湖山之间,时有庙宇宫观四百八十所,在西湖周围形成了以天竺灵隐为中心的北山寺庙群,和以南屏净慈为中心的南山寺庙群。只可惜来了群天国的神兵,东南佛国荡涤殆尽。经过数十年的重建,杭州城的香火再度兴盛。郁达夫曾调侃道:"杭州西湖的周围,第一多若是蚊子的话,那第二多当然可以说是寺院里的和尚尼姑等世外之人了……"哪知又一批革命的小将,再次摧毁了重建后的圣地,唯留下灵隐、天竺、净慈等数座禅寺奉享香火。殊不知,今日的杭城还深藏着许多昔日佛国遗存下来的千年佛迹,它们或隐于林莽,或匿于尘廛,少为人知。莫说外地的游人,本城的居民,就连与其同处一地的僧侣住户也未必知晓它们的存在。如龙兴寺经幢、香积寺石塔、弥陀寺石经、梵天寺经幢、大佛寺佛头、圣果寺三佛、宝成寺造像、烟霞洞造像、佛国山造像、资贤寺造像、天龙寺造像、通玄观三茅真君造像……
(天龙寺造像 )
悠悠运河路
大运河,史书中的人类奇迹,现实中的排污沟、垃圾场。大运河的缔造者隋炀帝被臭骂了千年,大运河更废断流的时代却始终被颂扬着。藉漕运之利,江南从此富甲天下,同时也造就了扬州、苏州、无锡、镇江等无数名城名镇,杭州也由一个"成陆未久,江海水泉咸苦"的小小郡县发展成为东南一大都会。杭州城的繁兴得益于大运河,城里的人们也珍惜这条滋养了他们千年的古老运河。时至今日,运河的河道上依旧跑着长长的铁驳木船,岸边那些石桥古埠、寺塔仓廒、街肆集镇等旧时风物仍历历在目。拱宸桥,全长近百米的三孔石拱桥,运河入杭城的门户;小河直街,古老的河街河埠水码头,杭州城北漕粮水产及农副土产的集散地;富义仓,可储稻谷五万石的漕运粮仓;金江干,盛极千年的浙江市,时有"小上海"之誉;西兴镇,一座存有无数石桥、古庙、老铺、河房,却又行将消失的运河古镇。
开肆三万家
北宋宫廷画师张择端曾绘有一《清明上河图》,将汴梁城的城郭楼台、瓦肆铺席、舟车桥梁等市井风物绘于绢上。后宋都南迁,时人虽未像张择端那样以画笔描绘出汴梁城的繁盛,但却以老妪叙事般的文字将京师百肆杂陈的景象一一罗列。"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处处各有茶坊、酒肆、面店、果子、彩帛、绒线、香烛、油酱、食米、下饭鱼肉鲞腊等铺"……如今,南宋御街的繁华依然延续,古塔、水门、石桥,沿街古老的厢坊里巷。尤其是那些接栋连檐的旧时商号,如张小泉剪刀、张允昇线帽百货庄、孔凤春香粉店、宓大昌旱烟店、方裕和南北货店、胡庆余堂、方回春堂、张同泰堂、朱养心药室、边福茂鞋店、太昶皮鞋店、翁隆盛茶号、万隆火腿庄、九芝斋……如此风物,呈现给今人的又何尝不是一幅现实版的《清明上河图》。
巷陌深处是人家
自打写《寻城记》以来,也先后寻访了许多座城市,但始终未将北京、上海这中国的两大超级都市纳入写作范畴,原因颇多,但终归说来还是其城市形态远不及另几座城市活泼。京畿北京除了王府大宅门,就是胡同四合院。除去等级高低、规模大小,几乎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上海全城袭的是西洋的制式,清一色的公馆洋房石库门,看得多了,也难免疲乏。杭州则生的灵动,且不说西湖边数之不尽的古迹,山林间深藏的摩崖造像,仅就人的住地而言,就造得颇为丰富。
(巷陌深处是人家 )
杭州城今仍沿袭的是南宋的九厢八十坊。厢中设坊,坊中置巷,巷中庐舍鳞栉。小青瓦、粉壁墙、飞翼雕檐、走马回廊,户户不同,各有各的妙处。坊巷之间也多典故,如这察院巷,至宋时起就为署衙丛集地;城隍牌楼巷,系旧时登临吴山的进香古道,康熙、乾隆二帝南巡杭州,也不知来来回回走过了多少趟;五柳巷,旧为南宋皇家的御花园,今倒成了杭州城内最后的一片水乡;元福巷,曾经流光溢彩的元宵灯市,如今老屋老铺依旧,只是多了一个个鲜红的"搬"字;积善坊,百戏伎艺们的聚集地;三元坊巷,屠肆肉铺云集的巷陌里坊,后出了位三元及第的状元郎,才得了该名;金钗袋巷,曾经茶行货号林立的南宋茶街;孩儿巷,"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说得就是它……
杭城现存的大宅府邸多集中在城东,即中河的东岸,都是那种左中右三路,前后数进,阔约十余亩的高大墙门。保存较好的就有云贵总督吴振棫府、刑部尚书梁肯堂府、大学士王文韶府、兵部侍郎朱智府,以及太平天国时期的听王陈炳文府。府府庭院深深,满目的雕华。更有钱塘江南岸的长河来氏家族,乃书香世家,两浙巨宗,仅从其家门中走的进士就多达二十四位。
钱塘门至涌金门一带的湖滨地,原是清时驻防八旗精兵的满城,俗称"旗下营"。 旗下营临西湖而居,高墙壁垒,将杭城人与西子湖阻隔了两百余年。入民国后,政府拆除满城,辟新街新市,兴建时下最为流行的石库门住宅,形成一片片联栋的里弄,如湖边邨、星远里、劝业里、大庆里、思鑫坊、泗水坊、恰丰里、平远里……
(朱侍郎府 )
西湖的南北两岸,背山面水,远离市廛尘嚣,自古就为王侯逸士所向往,精心构筑园囿别墅、楼榭水阁。民国后,那些南京的政客、上海的大亨、学界的名流们也蜂拥而至,在西子湖畔置上一片湖畔别墅,结下几间雅舍静庐,以享受这天堂间的闲情逸趣,于是形成了今日连绵数千米的“北山路民国建筑博物馆”。
又到了周末,西子湖畔的游人比平日增加了许多,一辆辆巴士、私家车将西子湖死死地围成了一圈,这是弘一法师怎么也想象不出来的景象。白市长、苏市长估计也难有凭湖临风的雅性来作诗写词。人们络绎而来,兴尽而去,流连忘返,但总是忘却了身后的这座城。
杭州老城区景点介绍
圣果寺
圣果寺,又名胜果寺,原称崇圣寺。隋文帝开皇二年始建,唐昭宗乾宁间元著文喜禅师重建。宋室南渡,这里被划作殿司衙,徙寺包家山。元代重建,至正年间毁,明洪武年间重建。此地虽迭经变幻,但存留的古物颇多,是凤凰山古迹最集中的地方。有西方三圣浮雕、十八罗汉造像,宋高宗赵构手书"忠实"两字题刻,还有凤凰池、放光岩以及赏月佳景月岩等名胜。
地址:杭州市长城区凤凰山脚路
交通:坐公交车30、K30路到凤山门站下,步行上山
电话:0571-87915091
香积寺石塔上的精美石雕 作者:飘逸云龙
香积寺塔
香积寺塔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968年东塔被毁,现仅存西塔。西塔为石结构,除一部分用青石外,其余部分石材用湖石砌筑,是仿木结构楼阁式实心塔。平面八角形,九层,高约12米。
西塔塔身外形和细部雕刻基本完整,下有须弥座,斗栱模仿宋式,出檐平直,角翘生硬,子角梁近乎垂直,上翘,无戗兽,柱不作卷杀,平坐栏杆用黄沙石雕造,第三层东面悬匾,上刻“慈云”,其上款为“大清康熙癸已季春吉旦,弘法沙门实澄新建”。第三层南面门作半启,第五层有门开启,雕一自门内出来的人物。塔刹中设短柱,部分采用经幢做法,雕佛龛造像,形制颇为特别。这座石塔最具特色的是塔身外壁高浮雕出许多栩栩如生的佛像,如束腰雕刻浮雕仙鹤、凤凰等飞鸟嬉戏图案,塔身修长挺拔,是杭州现存清初建筑的优秀代表作品。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香积寺巷
月岩
月岩是南宋时著名的赏月佳处,与平湖秋月、三潭印月并列为杭州三大赏月胜地。据《西湖游览志余》记载:"每到中秋,月光以岩孔穿出,幻化成一轮明月,天上地下,相映成双。现岩壁上镌刻有“高大光明”、“光影中天”、“无影相”、“垂莲石”和不少题咏。1999年恢复了宋式栏杆,新筑了桂月池,著名书法家刘江篆书“月岩”以点景。每年农历中秋的晴夜,把一束清辉投影于峰石脚下的林地。南宋禁苑内“月岩望影”的奇景在八百年后的今人眼里,有了全新的诠释。
凤凰山
凤凰山地处西湖风景区东南隅,海拔178米,呈南北走向延伸,宛若凤凰展翅东飞,左翼接西湖,右翼掠钱江,翱翔于天地之间。
隋、唐、吴越、北宋,凤山之麓先后为县治、州治和王府所在地,南宋定都杭州,又选择此山建大内(皇城),从此升格为统治中国半壁江山达150年之久的政治、活动中心。
凤凰山还因梁祝故事而闻名。相传梁山伯与祝英台曾在凤凰山北坡的万松书院同窗共读。由于梁祝惊天动地的千古情缘,使凤凰山的游赏魅力再一次得到提升,在一座煌煌禁苑的“历史名山”之中叠加了“爱情之山”的美名。
地址:杭州市长城区凤凰山
交通:可先坐公交车30、K30路到凤山门站下车,然后沿凤凰山脚路步行上山,也可岸玉皇山游览路线到达慈云岭后东行。
龙兴寺经幢
龙兴寺经幢建于唐开成二年,是杭州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原有二经幢,今存其一。经幢石质,高4.20米。由二层须弥座、幢身、腰檐、短柱、上檐、幢顶相叠而成勺须弥座的束腰处用高浮雕技法雕八尊承托力士,平座的八面各浮雕勾栏,幢身高1.7米,面宽0.27米,刻“陀罗尼经”,短柱上四面刻佛龛,每龛一佛二菩萨。
龙兴寺经幢是我省早期经幢的代表作。其造像具有丰满、健壮、写实的唐代典型风格。“陀罗尼经”文为唐代大书家胡季良所书写,今世罕见。此幢还起到了杭州历史地理坐标的作用。
地址:杭州市延安路灯芯巷
弥陀寺石刻 作者:子子村
弥陀寺石经
清代曾建弥陀寺,寺内一处垂直高5米、长30米的巨幅摩崖石刻,系《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共分70余行,约1400余字,每一字体15厘米见方,为圆润端方的颜体,清晰可识。由于石经藏于小巷深处,又居山坡之阴,百余年来历经沧桑,所幸至今除石经左端有一小部分被居民厨房挡没外,大部分保持完好。如此巨幅的摩崖经文石刻,为近年来罕见,也是杭州最大的一处摩崖石刻。
刻制弥陀石经,及由此建立弥陀寺,是我国净土宗以及清末佛教的重要史事。石经镌刻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镌刻竣工是在光绪七年。现在是杭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杭州市弥陀山在省府路弥陀寺路上
烟霞洞
烟霞洞是西湖周围最古的洞府,洞壑幽深,形状怪异,洞口高七米,宽三米,深二十米,外宽内窄,状如牛角,相传因顶上密布玉乳,如映阳光,则呈五彩朝霞,故名“烟霞此处多”。烟霞洞内的左右壁面有十六罗汉造像,形象生动,神态各异。
洞口还有左右对称的观音和大势至立像两尊,是北宋初年的作品,也是雕刻艺术中的佳作。烟霞洞的周围,岩石峥嵘,千锋叠翠,亭台楼阁点缀其间,环境十分清幽。
电话:0571-86086364
地址:杭州市南高峰西侧翁家山南部山腰
慈云岭造像
五代吴越国在此建资延寺时凿山造像。主龛内圆雕造像七尊,中间三尊坐像,即本尊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身后有宝珠形背光,内雕缠枝牡丹,边缘饰火焰纹,均为全跏趺坐式,端坐于仰莲须弥座上。两侧有菩萨立像和天王立像各两尊。七尊造像的上部浮雕飞天和伽陵频伽鸟各两尊,作散花状。龛楣呈拱弧形,正中横列七佛,两端为骑狮的文殊菩萨和骑象的普贤菩萨,均为浮雕。北面地藏龛,内雕地藏菩萨像和左右胁侍。
地藏光头大耳,作和尚打扮,半跏趺坐式,左脚下垂踏莲座上,两侧胁侍持物恭立,龛左侧引出云头,云际间浮雕“六道轮回”。附近还刻有“新建镇国资延遐龄石像之记”十二字篆书题额和“佛牙赞”碑形摩崖石刻一块以及“佛法僧”等摩崖石刻。
地址:杭州市上城区玉皇山慈云岭南麓
电话:0537-87915091
天龙寺
天龙寺始建于北宋干德三年(965),南宋建炎三年(1129)时焚于火,之后重建。元、明、清历代屡有毁建,但建寺之初的东、中、西三龛佛像共11尊一直保存较为完好。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龙寺内的东、中、西三龛佛像,分别是水月观音、弥勒佛和阿弥陀佛,是五代吴越国佛教造像中的杰出代表,在我国石窟造像艺术史中也有着独特的地位。和灵隐寺相比,天龙寺更幽静和怀古,而且从这里往山下眺望还能看到八卦田景色。
交通:公交车:20路/K20路, 62路/K62路, 809路, Y3路空调
链接:
地址:杭州市玉皇山南麓,白云庵上方
通玄观造像
通玄观,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内侍刘敖入道修真,结庵于此。
当年观内曾有寿域楼、万玉轩、望鹤亭、谒斗坛、白鹤泉、鹿泉。明嘉靖年间,法师徐道彰重修,后圮。现存造像共4龛6尊,中间一龛为3尊立像,称“三茅真君”。右上方为高86厘米的“玉清元始天尊”像。西侧为刘真人像,东侧为徐法师像。造像旁还有多处摩崖石刻,是杭州市域内仅存的道教石刻造像。
通玄观造像属道教造像,而道教造像全国也不多见,这是真正有确凿纪年可供资证,属南宋时期的石窟道教造像,在道教文化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地址:杭州市上城区七宝山东南麓太庙巷7号,太庙巷紫阳小学后的崖壁上
梵天寺
梵天寺原名南塔寺,据载,唐天佑元年(904年),吴越国为迎阿育王寺释迦舍利塔,在杭州建塔珍藏,后此塔毁于火,后寺院屡建屡毁,今寺庙已无,经幢尚存。据史料记载:五代吴越国当年号称天下佛国,境内佛寺众多,可惜年代久远,多已不存。虽经风吹雨打,日渐磨蚀,梵天寺经幢仍是吴越建筑艺术与雕塑艺术结合的瑰宝。2001年被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杭州市凤凰山东麓
宝成寺大黑天造像
宝成寺
吴越王妃仰氏建,之后寺废变成百姓居处,明万历士子布政使吴用先捐资建造大观楼,开御石经于此,便成了今日的宝成寺。
宝成寺内,共有三龛依山开凿的石刻佛像,西龛为单尊,已被破坏,但龛楣行云等浮雕依稀可见。中龛雕三世佛,主尊释迦牟尼,东首为药师佛,西首为阿弥陀佛。三佛结跏趺坐于莲座,著大衣,偏袒右肩 ,眉间有白毫,身后为双月形身光与头光。东龛造像一铺三尊,主尊麻曷葛刺像,左右胁侍菩萨为文殊、普贤。文殊骑狮,高1.14米,右手举法器,胸前挂着骷髅,狮子背上垂下的巾角上也挂着人头。普贤骑象,高1.08米,也表现出凶狠的样子,面目狰狞,左手按人首,右手执杵状物。
地址:杭州市上城区紫阳山东麓
杭州大运河
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京杭大运河显示了我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
交通:公交45、K45路在三堡站下车
深度了解地址:
?searchDepartureAirport=%E5%8C%97%E4%BA%AC&searchArrivalAirport=%E6%9D%AD%E5%B7%9E&searchDepartureTime=2012-07-25&searchArrivalTime=2012-07-25&nextNDays=0&startSearch=true&from=fi_ont_search
广州到杭州航班查询:
?searchDepartureAirport=%E5%B9%BF%E5%B7%9E&searchArrivalAirport=%E6%9D%AD%E5%B7%9E&searchDepartureTime=2012-07-25&searchArrivalTime=2012-07-25&nextNDays=0&startSearch=true&from=fi_ont_search
火车:目前,杭州市内有两个火车站:杭州火车新客站和火车东站。始发车多从城站发车,东站则多作为列车的一半停靠站点。火车站有发往浙江省内以及全国其他大、中城市的各类列车。杭州火车新客站位于江城路附近。市内乘坐K7、11、K11、151等路公交车均能抵达。杭州火车东站位于天城路附近。市内乘坐20、28、31、48等路公交车可达。
长途车:目前,杭州市内主要有四大长途汽车客运站,分别为:杭州汽车东站、杭州汽车西站、杭州汽车南站以及杭州汽车北站。 ①杭州汽车东站是杭州市最大的长途汽车客运站。车站位于艮山西路71号。站内班车通达江苏、福建、湖北、山东、安徽、上海等省市及浙江省内各地。 ②杭州汽车西站位于天目山路357号,班线辐射浙江省的桐庐、淳安、新安江、龙游、衢州、江山、常山、开化,安徽省的歙县、屯溪、黄山,江西省的南昌、景德镇、上饶、九江、波阳、玉山,湖北省的武汉等地。 ③杭州汽车南站地处上城区秋涛路407号,位于杭城主干线秋涛路和东宝路交叉口。站内。班车辐射至浙江、广东、福建三省。④杭州汽车北站位于莫干山路766号。站内班车主要发往安徽、江苏、上海、北京、河南、山东、湖北、重庆、浙北等地。
港口码头:杭州濒临钱塘江,市内河道纵横,水运发达。位于环城北路138号的武林门客运码头每天都有发往苏州以及无锡的客轮。发往苏州的客轮每日17点30分开船,次日7点到达;发往无锡的客轮每日18点开船,次日8点到达。
公共交通:①杭州市内目前开设有几十条公交线路,普通车一般1元起价,空调车2元起价。 ②杭州市内出租车起步价10元(3公里),每公里单价2元,超8公里每公里单价2.4元。
杭州老城区当地住宿
杭州青年会酒店
推荐理由:杭州青年会酒店位于杭州市中心上城区青年路,毗邻中山中路步行街南宋御街及解放路商业圈,去河坊街特色步行街及杭州火车站等地也比较方便。 杭州青年会酒店的所在点是国家文化保护建筑--基督教青年会所,青年旅舍的艺术氛围及年轻活力足,背包旅客、青年人群比较多。除标间外,还有多人间的高低铺,可以重温学生时代的怀旧心情。
地址:杭州市上城区青年路 27号
电话:0571-87555788
价格:70元-400元不等
布丁酒店连锁
推荐理由:布丁酒店连锁-杭州莫干山路店地处杭州城北商业中心,毗邻杭州新武林商业圈,距兴建北银泰、沃尔玛超市仅3分钟车程,距汽车北站仅2分钟车程。
酒店秉承美国THE POD HOTEL时尚、精致、环保和自助的理念,用IKEA和ROCA作为酒店客房设施,并给每间客房配备独立电脑供宾客免费使用。大堂设立自助休闲中心,内设无线宽带上网、阅览吧、自动售货机、冷热饮品,是您出行旅游交友的绝佳选择。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莫干山路668号
电话:0571-87381918
价格:95元起
杭州老城区当地饮食
南宋御街内配套有高银街美食街、光复路特色小吃街。高银街美食街以传统杭州菜和新派杭州菜为主,有各种风味酒楼30余家。光复路特色小吃街突出杭州名小吃和杭帮菜特色,经营南北风味美食,与高银街形成L形,成为杭州的又一条美食走廊。
特色小吃
龙井虾仁:选用明前龙井新茶和鲜河虾仁烹制而成。成菜虾仁白玉鲜嫩,透着淡淡的龙井幽香,味道鲜美无比。
东坡肉:薄皮嫩肉,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是1956年浙江省认定的36种杭州名菜之一。
知味小笼:杭州知味观的风味吃。烹调时,选用发酵精白面粉作皮,用鲜肉,或鲜肉拌拌虾仁,或鸡肉拌火腿末作馅,在馅料中加入特肉皮冻,包好后放入特制小蒸笼用急火蒸制而成。
杭州麻心汤团:杭州的风味食品之一。用糯米、粳米磨成水磨粉制皮,包芝麻、白糖馅心,煮制而成。皮绵糯,馅油润,甜中有芝麻香味。
片儿川:"片儿川"是杭州奎元馆制售的大众化名食面点,富有杭州地方风味,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西湖醋鱼:浙江杭州传统风味名菜,此道菜选用西湖鲲鱼作原料,烹制前一般先要在鱼笼中饿养一两天,使其排泄肠内杂物,除去泥土味。烹制时火候要求非常严格。烧好后,再浇上一层平滑油亮的糖醋,肉滋别具特色。
炸响铃:"炸响铃"皮层松脆突出了豆香,里层鲜嫩增添了食欲,特别是食用时再辅以甜酱、葱白屑或花椒盐,就更感香甜可口,风味引人。
杭州酱鸭:选用当年饲养成熟的肥壮鸭子,经先腌后酱精心制作而成,其肉色枣红,芳香油润,富有回味,是一道佐酒佳肴。
栗子炒子鸡:栗子炒子鸡是金秋季节杭州地区的一道应时名菜。
西湖莼菜汤:莼菜是杭州西湖著名的特产。用莼菜作料制成的"西湖莼菜汤",原名"鸡火莼菜汤",莼菜翠绿,鸡白腿红,色彩鲜艳,滑嫩清香,汤纯味美,是杭州传统名菜。
叫化童子鸡:选用肥嫩越鸡,以竹箬壳、鲜荷叶包裹,最外层包上酒坛泥,先用猛火,后改文火煨成。现制现吃,清香扑鼻,鲜嫩可口。
宋嫂鱼羹:浙江传统名菜。从南宋流传至今,用镢鱼或鲈鱼蒸熟取肉拨碎,添加配料烩制的羹菜,因其形味均似烩蟹羹菜,又称赛蟹羹,特点是色泽黄亮,鲜嫩滑润,味似蟹羹。
虾爆鳝面:虾爆鳝面为杭州奎元馆传统名食。虾爆鳝面烹调时,选用粗壮的鲜活黄鳝,斩头截尾剔骨后切成鳝片,用素油爆,荤油炒,麻油浇,直至鳝片黄脆;取鲜活大河虾洗净加蛋清上浆清炒至白嫩;精制面条下锅烧后,不粘不糊;用原汁煮面,使面条吸入鳝鱼的香味,汁浓面鲜。
鱼头浓汤:鱼头浓汤,是非常适合全家老小在冬天吃的菜肴,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如果把炖好的鱼头汤架在电磁炉上,配上各种蔬菜、豆腐等,就又变成了鱼头火锅。一家人围炉涮锅,成就一顿丰盛又好做的新年家宴。
杭州老城区行程规划
D1:烟霞洞--凤凰山及附近景区(月岩、圣果寺、梵天寺)--江干区--西兴
以上区域在钱塘江一线,比较集中,用一天的时间来游玩虽略显紧凑,但内容丰富,较充实。
D2:南宋御街--大宅府邸(梁肯堂府、吴振棫府等)
南宋御街上的老字号与名人巨宗的大宅府邸可以足够玩上一整天,景点比较好把握,或紧或疏,张弛有度。
D3:漫步小巷--大运河乘船
比较轻松的安排,不管是小巷中的悠悠怀想还是晚风中运河上的夜景,都有时间静心来看看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杭城。
杭州老城区其他信息
南宋御街历史
每三年,皇帝都要进行一次为期三天的祭天仪式。他沿着御街到景灵宫吃斋祭祖,住一晚后,再返回太庙(今鼓楼附近,供奉皇室祖先排位的场所)住一晚,再到城外的郊坛祭天,再住一晚后返回皇宫。据说,皇帝车队走过时因为怕压坏石板,每次都要把石板拿掉,并铺上沙子。
当时的御街对百姓来说也很重要,它两旁集中了数万家商铺,临安城一半的百姓都住在附近。"十里"御街可分三段:首段从万松岭到鼓楼,是临安的政治中心,靠近皇宫、朝廷中枢机关,皇亲国戚、文武百官集中,消费与购买力最强,因此,这里的店铺大多经营金银珍宝等高档奢侈品;第二段从鼓楼到众安桥,以羊坝头,官巷口为中心,是当时的商业中心,经营日常生活用品,据《梦梁录》载,这里名店、老店云集,有名可查的多达120多家;最后一段从众安桥至武林路、凤起路口结束,形成了商贸与文化娱乐相结合的街段,这里有都城最大的娱乐中心--北瓦,日夜表演杂剧、傀儡戏、杂技、影戏、说书等多种戏艺,每天有数千市民在这里游乐休闲。
杭州的摩崖石刻
杭城古时曾有吴越国和南宋二朝建都,因此除极少的唐代石刻遗迹外,大都是五代、宋、元时期的摩崖石刻遗存,而这些也大都集中在西湖的四周,因此也称"西湖石窟"。
目前杭城有名的造像约有19处,其中较为集中的有灵隐禅寺前的飞来峰造像,规模最大的约有400余尊(其中一部分已风化剥落)、慈云岭造像、石屋洞造像、烟霞洞造像、仁王讲寺造像、宝成寺造像、圣果寺造像、天龙寺造像、通玄观造像等,另外凤凰山、宝石山、紫阳山、南高峰等均有分布。在这些石刻造像中,主要有刻于崖壁上暴露在外和刻于洞窟之内两种,同时又有造像和文字两种形式。
造像采用浮雕雕刻工艺,主要以罗汉、阿弥陀佛、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等最多,也有其他造像如道教造像等。造像中,最小的造像为飞来峰"西方三圣",阿弥陀佛高为0.28米,雕凿于五代后周广顺元年(954年),身着半披袈裟、袒露右胸肩,观音和大势至各高仅0.2米,均为全跏跌坐式,下为莲花须弥座。而最大造像为凤凰山南圣果寺遗址处,阿弥陀佛高为6.2米,左右为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高约为5.1米,均为全跏跌坐式,造像经千年雨雪风霜的侵蚀已严重受损,只留下部分残迹,但从存留在崖壁的部分服饰飘带以及须弥座上的莲花瓣来看,雕刻精致、工艺高超,飘带似乎有迎风飘舞之感。
杭城摩崖石刻中还有凤凰山西慈云岭摩崖,分南北依山而雕凿,最具有晚唐造像艺术风格。共有两龛,龛内圆雕造像七尊,中间三尊坐像为"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和大势至菩萨,均为全跏跌坐式。后面为两尊菩萨立像,再外侧两端为天王立像各一尊,身披铠甲,手执长柄宝铖,更显神威。龛上部雕有飞天,衣带飘舞,其后还有迦陵宾伽(佛教中一种鸟名)人首鸟身。主龛右侧为地藏菩萨和左右协侍。龛左侧引出云头绕向龛楣,其上浮雕"六道轮回",即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杭城摩崖石刻十分丰富,别具一格,是杭州历史文化名城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