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天竺出来,沿山下山溪旁的小路往下走,路旁树木森森,溪水潺潺,大约一刻钟就可到中天竺。虽是盛夏,倒也不热,也不累。中天竺初建寺于隋代,吴越时名崇寿院。北宋赐名为“天宁万寿永祚禅寺”;南宋高宗曾赐佛像,明代赐号“中天竺禅寺”;此外在元代曾改名天历永柞禅寺。清代又改名法净寺。现名法净禅寺。
中天竺的庙里安排有点特殊,我猜想可能是藏传佛教的格式。一进门也是天王殿,但殿里供奉的菩萨造型不是大肚子的弥勒佛,我还以为它就是观音菩萨呢。后来问在旁边卖莲花烛的婆婆,说这是弥勒佛的“真身”。后面也不是常见的护法神韦陀,而是一个有八只手臂的“诸天”。两边的四大金刚造型也与一般庙宇中的不同。
天王殿有特色,其后的观音主殿圆通殿当然也有特色。果然,殿里面供奉的是一尊千手观音。据说观音有多种“化身”,这大约是其中之一吧。塑像高大庄严,气氛肃穆。塑像除了有不少持不同法器的手臂外,其头部也很特殊,有多个面孔,上下五层,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样造型的观音像。
圆通殿后是大雄宝殿,供奉了三尊佛。中间的当然是释加牟尼佛。右侧的佛手中有一球,可能代表丹药,所以我估计他是药师佛。左边的手执莲花,应该就是阿弥陀佛吧?佛的塑像不知为什么都用了黑色,一般较少看到。殿里有和尚和居士们正在念佛朝拜,神态十分虔诚。
中天竺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没有人专门烧香,作为供奉点的蜡烛不是通常的长条形的,而是做成了莲花形。在天王殿弥勒佛前的长条桌上,就有不少信众点燃的荷花蜡烛。与其他庙宇相比,没有了香烟燎绕,空气特别清净,构成了另一番风景。
中天竺法净寺是杭州寺庙里唯一不收门票的,所以住在曼殊酒店这几天,到傍晚时分就去走走,那时庙门即将关闭人特少,特安静。真的就是佛门清静之地了!那时的我感觉离佛特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