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时,我在表妹的陪伴下第二次走进烟霞洞。
烟霞洞就在杨梅岭的后山上,南高峰下,走过去十几分钟的距离。顺着台阶上去,却开始别有洞天。她内部的造像已经在06年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在烟霞洞的介绍上也侧重于这部分,对她塑像的价值大加肯定。 自己在雕塑上的知识了解甚少,文章最后会附上对烟霞洞塑像比较详尽的描述,这里就不班门弄斧了。我更感兴趣的是烟霞洞在近现代所经历过的故事,而这样的故事并没有出现在景点的介绍里,这也不啻是一种遗憾。要知道,这样的故事却是最能引起现在人的兴趣的。 很多我们所熟知的近现代名人都曾在烟霞洞留下过或长或短的故事:周恩来、蒋介石、宋美龄、胡适、宋教仁等等都曾到过烟霞洞,胡适还在此生活了三个多月,和他表妹曹佩声有过一段最为浪漫的感情故事。我要说的是,重要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在此,在烟霞洞,每个人都会袒露自己的心迹,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可以说过的很真性情,因为,这里远离尘嚣,山林蔽日,只有你身边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其它的一切都是微不足道,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有什么不能发生的呢? 世俗越是羁绊,这里则最能抵达本质。 烟霞洞对于现在的游客而言,很多人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对于她里面所发生的一切都可谓知之甚少。到不一定要强迫大家一定要对历史所熟知,而是,就西湖景区来说,西湖往里,你能够感受到更加幽远和静谧的人和事,略去了西湖的繁华喧嚣,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属于你的,无论是历史,还是正在发生的历史,你和你的另一半或者你和你觉得最重要的人在一起,就真的会和古人、和名人们以及江南的风景面对面,会走进他们同样普通的一面中去,他们当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曾经那么幸福或者真性情的生活过一段时间,同样的环境,有些东西到现在也没有改变过,就是这样的东西摆在你的面前,你不要说什么,和他、和她,你肯定会感到,你会希望这样的日子能够再长一点、再久一点,不是说烟霞洞中日月短么,为什么说短,还不是因为都是过的精华,精华是好的东西,而好的东西最容易逝去,容易溜走,那更加说明,烟霞洞便是岁月和生活的真谛所在。 人都期望某些可以永恒的东西,无论是感情还是生活,还是工作,这样的东西也只有发生在相对独立和相对私密超然的环境中才会被认为可以永远持续下去。 山林是最好的屏障,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最容易贴心面对,而不是隔了那么多的面具,也不用说那么多的客套话,有的只是畅所欲言,有的只是休养生息,做尘世间不可能做的事情。 从烟霞洞下来就是水乐洞了,水乐洞得名和烟霞洞得名都是因为它们的自身构造,这和烟霞三洞中最后一洞石屋洞的得名道理是一样的。烟霞洞是因为洞中的钟乳石阳光照射变得五颜六色而得名,水乐洞则是因为洞中有泉水流过,声音似音乐,而有些石头敲上去所发出的声响也是如同乐器演奏一样,所以得名;石屋洞则是因为洞的外形像古代的房子而得名。但这么好的景点,在西湖周围庞杂的景点里面却谈不上那么炙手可热,甚至是游客稀少,连杨梅岭都赶不上。几乎都快被人们遗忘了。 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当然,不仅西湖的很多已经快被遗忘的地方让人悲哀,中国的很多地方都开始让人觉得悲哀,觉得遗憾,历史中的大起大落到现在变得那么具体,当你站在它们面前的时候,都不敢相信,那么惊心动魄的事情会在这里发生。 这些景点已经不再和世俗发生那么多的关系,即使像烟霞洞还会被旅游部门修葺一新,但又能怎么样呢,还是冷清寥落。 当然,能有越来越多的人们走进烟霞三洞,这会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了解历史、感受过去名人的心思经历,而且,幽静的自然风光和绝对安谧的环境,是可以让你和你的爱人沉醉其中的,这一点来说,旅行本身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景点倒变得不是那么重要。 我相信,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对待那些已经趋于生僻的景点,说不定会再次成为旅行中的热点。热闹一点又能怎么样呢,不仅会有现实的好处,那些开在景点旁的茶室、那些周边的村落在效益上会有大的提升,最重要的是,能够让更多的人们享受到这些曾经带给人们收获的景点的种种感觉。 就在从石屋洞出来回去的路上,我很有幸认识了著名的书法篆刻家——尚天潇老师,他就住在满觉陇,我想,如果不是因为西湖,如果不是因为杭州的旅游变得越来越发达,我也不可能来到杭州,来到杨梅岭,也就不可能和尚老师认识,我只是希望,有更多更多的尚老师能够涌现出来,聚集到某个地方,比如杭州、比如西湖周边的山山水水间,真正让西湖成为人文和文人的西湖,成为艺术的西湖,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快要被遗忘了的景点重新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因为,那些才是真正好的东西。 附:对烟霞洞、水乐洞、石屋洞的介绍: 烟霞洞在南高峰西南坡烟霞岭上,为石灰岩溶洞。史书记载,此洞在公元944年(后晋开运元年)为僧人发现并开发经营。此洞与一般溶洞不同的地方是洞深只30多米,洞室由外向里逐渐收缩,至洞底高仅1米许,举手可摸到洞顶。洞内不以钟乳石、石笋之类为主景,而是以利用天然岩穴刻成的石窟造像取胜,较大的有38尊,还有一些小型供养像和浮雕。造像大致分三个时期的作品:正壁三世佛、胁侍像,16尊罗汉以及孔雀明王等为五代时期作品;释迦和弥勒为宋代添造;由财神改作的苏东坡像为清代改造。其中以洞口两旁刻于宋初的观音和大势至菩萨为最精美。大势至菩萨低头俯视、双手交叉下垂的神态,庄严而显慈悲;颜面、前胸、手腕的肌肉丰润。观音的表情刻划得真挚而温雅,面部丰丽,肩上所披薄襞衣,自然流畅,表现出躯体隐约可见的曲线,这两尊像今仍在。与洞相配的还有呼嵩阁、舒啸亭、卧狮亭(今已不存)、吸江亭、象鼻岩、佛手岩、霞园等亭阁庭院。
水乐洞为“烟霞三洞”之一,洞中不但奇石嶙峋,更以水景闻名。此洞全长约60米,有两处入口,中以天然巨岩相隔。左面入口有方形泉池,跨过池上石梁入内,空间豁然开朗,状若矮屋,为两入口交汇处。此处水流甚急,激石敲壁倾泻而出,泉声琮琮,铿锵悦耳,仿佛古筝奏出的舒缓音节,不绝如屡;又似琵琶弹出的激扬乐章,丝丝入耳。旁边的石桌石凳就象刻意为人安排的一样,放在最适合听这清泠泉韵的位置。于此小坐,听着无弦琴演奏出的超凡脱俗之曲,掬一把清甘纯冽的泉水细细品味,默念东坡先生“但向空山石壁下,受此有声无用之清流”的诗句,真可使人作遁世之想。怪不得明代高濂会把“水乐洞雨后听泉”列入《四时幽赏录》之中了。洞口石壁上满是前人题刻,隐约可见“高山流水”、“天然琴声”“无弦琴”、“余知水之乐”、“空谷传声”、“清乐梵音”等字样。往里走,空间逐渐便得狭窄,周围随处可见千奇百怪的,姿态纷呈的各式钟乳石,无论是“倒挂香菌”、“三节莲藕”、“水结龙背”,抑或是“石手扶笋”、“石吐龙涎”,都惟妙惟肖,神形兼备。洞中还有一处名为“空中石鼓”的神奇钟乳,扣之会发出“丁丁冬冬”的声音,清脆悠扬,委婉动听,余音缭绕,经久不散。旧时洞内还有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石像,据说雕刻得很精美,可惜“文革”时被捣,洞旁旧有寺,名西关净化院,后晋开运三年(946)吴越王建。起初还未有洞名,直到一百多年后的北宋熙宁二年(1069),才由著名诗人,当时的杭州郡守郑獬命名为“水乐”。此后,水乐洞名声大显,前来观瞻探胜的文人雅士络绎不绝。到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洞被郡王杨存中辟为私家别墅,杨死后,洞因年久失修,逐渐荒芜,曼妙的“水乐”竟成为绝响。 到南宋末年,权相贾似道花重金将水乐洞一带买下,并亲自探求水乐缘何绝响,他在洞旁俯身细听,查出了原因,说:“谷虚而后能应,水激而后有声,今水潴其中,土壅其外,欲其振响得乎?”遂命人疏通堵塞之处,终于将消失多年的“水乐”景观恢复。贾似道又大兴土木,在洞外修筑了规模宏大的“水乐园亭”,为造声势,他还将苏东坡写浙江东阳水乐亭的一首古风附会成水乐洞诗,并摘取诗中词语建造了“声在”、“爱此”、“留照”、“独喜”等近十座亭榭,同时开渠凿池,将洞内之水引出,迂回于诸亭之间,利用自然落差,形成飞瀑。景物之胜,比往昔有过之而无不及。旧时,洞傍尚有点石庵、归云庵、石佛接待院等建筑,如今俱不存。点石庵中有巨缸,嵌于石中,日久天长,竟与石并为一体,被称为“万年缸”,历冬不冰,亦一奇。沈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 “衲子请观万年缸。缸在香积厨,形甚巨,以竹引泉灌其内,听其满溢,年久结苔厚尺许,冬日不冰,故不损也。” 关于石佛接待院的来历,有个小故事。相传北宋时,此地有古佛出现,幻化为僧人,戴着草笠,挑着包袱,隐形于附近的岩石中。当时有人就在石上按其容貌绘刻其形象,并建了寺庙。“滚滚长江东逝水”,时至今日,虽然当年的水乐园亭和诸多寺庙建筑早已随着岁月的流转而成为历史,但水乐洞的泠泠泉韵却依然清晰在耳,那无弦之泉拨动的音乐至今仍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访听。就如古人诗中所说:“历骋空寒六六天,更来洗耳听春泉。 迅湍激石浮清磬,树溜行沙写素弦。 路口林亭三四曲,洞中日月几千年。 何人独得开收律?谱入宫商与世传。”
石屋洞,位于杭州满觉陇。吴越时曾建寺,寺后为洞,宽10米,深7.8米,高5.6米,宽敞如屋,故有“石屋”之名。右侧洞后,有一深穴,上宽下窄,状如浮螺,宋高宗赵构因在此躲过金兵追击,建都临安(杭州)后,封石屋洞为“南山第一洞天”;状如浮螺的洞,题为“沧海浮螺”。岩壁原雕有五百罗汉,文革即毁,现已重修。寺早毁。洞外石壁旧有北宋陈襄、苏轼及南宋贾似道等题名刻石多处,今皆不存,部分重修。园内有桂花厅、呤香亭等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