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新年的第一次旅行,借着朋友结婚的机会,从福州到厦门匆匆来回,算是热了个身。赶上福州地区降温,两天之间,从T恤到棉袄,老天和我们开了个小小的玩笑,楞子把外套贡献给了我,自己冻得鼻涕邋遢的。上鼓浪屿的时候还是暖融融的亚热带天气,当天晚上就起风,连夜间冷雨飞扬。
从知道鼓浪屿那天起就知道NAYA,其实真正走近去看,也不过尔尔。NAYA也没有多余的房间给我们住,注定无缘。隔壁的青旅收留了我们,熟悉的木头叠床以及最简洁的卫生设备,一切都很顺理成章,面对一个陌生的岛屿以及即将来临的低温降雨,这就足够温暖了。走过很多的青旅,苏州的桃花坞,昆明的大脚氏,大理三友,束河K2,丽江老谢,习惯了在吧台边找个地方歇脚,发懒,看人来人往。有人会搭理你,也有人不会搭理你,爱咋咋的,一切都很妥帖。吧台对面有个半层阁楼,角落里很贴心的放了一个小木床,几个靠垫。楞子在阁楼角落里抱着电脑敲他的工作,我半躺在木床上假寐,听楼下刚来的那个长发帅哥在泡前台的女生。MM,有地图吗?鼓浪屿这里哪家小吃店比较正宗啊,要不你下了班我们一起去吃啊,你几点下班 …… 穿红色卫衣的女生是长的挺耐看的,我想,呵呵。
然后,华灯初上的时候,逛出去摸摸方向,吃点东西。夜是黑了,仍然感觉到巷子两边的房子很古董,我没有听到传说中琴岛的钢琴声,想是当初那个听到琴声的家伙夸大了事实罢,又或者这个降温的夜晚,么人有心情弹钢琴。倒是闻到了人家做饭的香味,因为我饿了。然后,在一个看起来不太会吃坏肚子的店,我们俩不知死活的点了一个两斤的大鲳鱼,吃的我半夜胃痛不止。
怕赶上游客高峰的拥挤,第二天赶早起来又兜了一圈,下着雨,那个冷啊,端相机的手都在打着激灵,如果照片糊了,那必定是这个原因哈。
鼓浪屿上没有机动的交通工具,但凡有点要施工的地方,都得靠这个手推车,很有特色。但生活在岛上的人们必定也有着他们的困惑,有的东西,就是看起来很美,身在其中就不一定了。
鼓浪屿的雨巷,与江南小镇的雨巷是两种感觉,因为有了这些充满历史感的欧式门楼。路过每一个门口,你都不太舍得放弃端详沉静的它们,斑驳的墙壁和遮天蔽日的榕树根,紧紧的依偎在一起。
厦门音乐学校座落在鼓浪屿的一个偏僻巷子里,显然这非常符合琴岛的身份。钢琴声没听到,但见巷子里拎着大提琴小提琴去音乐学校上学的孩子们,我不知道音乐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我是见个人背着乐器都会肃然起敬的,立马觉得自己矮了几寸。况且,他们起早是上学去,我们起早是闲逛的哈。
菽庄花园是我们在鼓浪屿唯一主动买了门票进去的景点,我们连日光岩都没上去。我是想看看这个能耐很大的主人,是怎样把大海藏到自己的私家花园里去的。我们起的太早了,进去之后,估计整个花园里除了工作人员就只有我们俩个大神。在转过一堵大墙之后,我们看到了空无一人的海和沙滩,潮声起伏,右边就是日光岩顶。
四十四桥把海水关进园内,外面是汹涌的海浪,里面是像江南园林一般静如处子的池水。恍惚想起一句古诗叫做“四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想想不对,那是二十四桥明月夜。没文化的人,就是显摆不得,偶尔诗兴大发还发岔了去。造这个园子来听涛赏月,这菽庄的主人才是个名副其实的文化人。
这里的大部分古董钢琴都大开着琴盖,如果真从保护藏品的角度去说,应该全部关起来才是,灰尘落在琴键里积淀久了,才会损坏钢琴。
土人又开眼界了,什么样的钢琴都有,立式的,三角的,居然还有转角的,没拍到照片。每一架琴都是艺术品,精美自不必说了,看到这台黑键比白键多的钢琴,我忍不住又按了一下快门。真是奇妙,很想上去感受一下,好不容易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