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节充满浓郁民族风韵的地方——喀什
2007.10.8(第14天)
紧赶慢赶,下午4点多才到喀什,好在新疆与内地有两小时时差,还不算晚。找到一处比较经济实惠的宾馆卸下行李马上就出发赶景。
喀什,维吾尔语“喀什噶尔”音译的简称,含意有“各色砖房”、“玉石集中之地”、“初创”等不同的解释。
喀什是我国地处西部边缘的最大城市,向以“丝路明珠”享誉中外。它位于喀喇昆仑山与塔克拉玛干大漠之间,是典型的绿洲城市。喀什历史悠久,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曾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做出过重大的贡献,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这条横贯欧亚大陆的交通大动脉,进入塔里木盆地以后便分为南北两道而行,又在喀什交汇,然后越过帕米尔高原,通往印度、伊朗、西亚、欧洲,可见喀什历史地位的重要。喀什是新疆最具民族特色的地方,是维吾尔族居住最多的地方,维族民众信仰伊斯兰教,重礼仪、讲究起居服饰、传统节日及民间娱乐。在这里可以看到在北疆决然感受不到的浓郁的维吾尔民族风情。喀什也是产宝玉的地方,喀什宝玉石属昆仑玉、和田玉同一脉系,其品质和种类亦蜚声四海。喀什文物古迹众多,有世界闻名的艾提尕尔清真寺,有大型伊斯兰式古建筑香妃墓,有千年佛教遗址莫尔佛塔,有古代“喝盘陀”国的都城塔什库尔干石头城等。喀什风光奇特,有号称世界屋脊的帕米尔高原,曲折蜿蜒的叶尔羌河,终年晶莹的“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冰山,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明媚秀丽的高山湖泊卡拉库里湖,“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喀什也是我国西部最早的国际市场。今日的喀什更是市井繁盛,巴扎上物品丰富、琳琅满目。特别是东门巴扎,为南疆最大的贸易市场。在这里可以看到精致的花帽头巾披肩、美观别致的英吉沙小刀、具有民族风格的各种工艺品……。喀什素有“瓜果之乡”的美称,盛产甜瓜、石榴、桃、葡萄、樱桃、木瓜、无花果、阿月浑子和全国独有的巴旦木。这里的各种民族风味小吃更是飘香诱人。总之,依世人所说,到新疆如果没到喀什,就不算真正到过新疆。
我还是很多很多年前去过一次喀什。那时的喀什甚至还没有通油路,周围数百公里难觅人烟,快到喀什时眼前只见戈壁滩上两道汽车碾过的车辙,让你不敢相信这是通往一个有众多人口生活的大城市。记得那次进入喀什时那里只有一条主街,入夜时分,长街两旁有很多的维吾尔族民众点着烛火弹着热瓦普歌舞、两行烛火在漆黑的暗夜中顺着长街笔直地伸向远方,烤羊肉串的香气和烟雾笼罩长街上方……。这种情景今日已不复存在,代之的是一座已经有一定规模的正在走向现代文明的大城市。
接近喀什时路边情景。郊区的新修的路路况很不错。
南疆与北疆最大的区别在外人眼里看是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不像北疆以汉族为主,这里满眼都是模样和服饰与汉族大不同的维吾尔族民众。初来这里,看到此情此景,十分好奇。
维族骑马的少,骑毛驴或坐驴车的特别多。
喀什这边的城镇民居周围很多这样漂亮的白杨林。
赶集回来的维吾尔族妇女,她们头上都围一个头巾,可能是为了挡风沙的。
我们在喀什住的小宾馆,比较经济实惠。
在这里吃的午餐。是汉餐。这些天来吃过很多以牛羊肉为主的民族餐,吃顿汉餐觉得很可口。
位于喀什市中心艾提朶尔清真寺附近的广场,一面是清真寺,另一面是个大巴扎(集市)。
广场四周很多具有伊斯兰风格的建筑,这是在北疆不多见的。
广场上坐着很多的维吾尔族民众,似乎是在聊天晒太阳,成年男性头上大多戴着这样的小花帽,民族味道浓郁。
还有一些看上去年龄稍大的维族人头上戴着深色的毡帽,不知与戴花帽的有什么风俗和地域的不同,还仅仅是为了保暖?
坐在广场上晒太阳的维族民众,也是一道风景线。
这些维族人看上去很和蔼平和。他们看到我们时常面带微笑非常和气。
这位维族妇女看到我们拍照不但不羞涩还大大方方递给你眼神和表情,用当下时髦的话就是“逗你玩”。
慈祥的维吾尔族老人
维族学生的打扮,虽然身上的衣服看上去有些汉化了,但头上戴的头巾以及带头巾的样式还是很显民族味道的。
抱孩子的不知是维族还是回族的妇女。这边也有不少回族人。
又看到焦黄流油的烤全羊了。这的烤全羊跟乌鲁木齐的不一样的地方是保留了头部。
东门大巴扎的糖果摊。
干果摊。新疆的干果很有名,特别是葡萄干、杏干、杏仁、松子、榛子、核桃等。味道纯正香甜,价格也比内地好,每次到新疆,我都会买一些带回家。
猜猜这是什么?不太猜得到吧,是无花果干,很甜。
卖轧石榴汁的。那石榴汁色彩很好,但喝起来感觉有些酸。
这里大巴扎卖的东西跟在乌鲁木齐二道桥大巴扎看到的差不多,一类是工艺品,最多看到的是有民族特色的小刀;一类是以头巾为主的纺织品。
MM们好像对头巾最感兴趣,看过来挑过去的,脚步移得很慢,我可没那么大耐心。
不知这个卖头巾的维族小伙在我们的团友MM前耍什么宝
你看我的妩媚多了几分?答曰:好像妩媚没增多少,倒是妖艳多了几分(捂嘴)。
丁丁在一边陶醉地弹着吉他
空手进,满载出。
逛完大巴扎又去逛夜市。特别是MM们一说购物眼睛就发亮,旅行的疲惫一扫而光。
羊肉串,我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