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节气的清明和作为节日的清明有不同的含义,总的来说在古代清明作为节气指导农耕的含义大于作为节日的含义,而现代社会清明的含义更趋向于一个传统节日的意思。下面小编就详细为您详细介绍清明是什么意思,清明有什么含义。
清明作为节日的含义
清明节是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传统节日。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形成,从宋唐代开始,寒食与清明并列放假,不同年号分别有四至七天的假期。《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盛世清明图景。而清明节成为民族扫墓节,是民国成立以後的事,当年北伐胜利,全国统一,奠都南京以後,政府为了纪念民族始祖─黄帝的功绩,并表示景仰之意,特定每年清明节为民族扫墓节。从2008年开始,清明节成为我国的法定节假日。
清明作为节气的含义
清明,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清明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的说法是:“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和大家说完关于清明是什么意思,小编在这边和大家再说说清明气候是怎么样的。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华南气候温暖,春意正浓。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种、栽插要避开暖尾冷头。在西北高原,牲畜经严冬和草料不足的影响,抵抗力弱,需要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