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月25日开始,全国首批5A级景区、首批工业旅游区示范点之一的三峡大坝对中国游客免收门票,外国人则仍需买票。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和宜昌市人民政府24日联合召开媒体见面会宣布了这一新规。三峡大坝旅游景点对中国游客(含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华人和华侨)实行门票免费。而“老外”们游览景区仍需购买每张105元的门票。据了解,三峡大坝已经连续11年收费,每年综合旅游收入1.2亿元,此次三峡大坝门票免费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一起来看看报道。
景区免门票莫歧视外国人
在不少旅游景区“涨声”一片、国内5A级景区平均票价迈入“百元时代”的当下,三峡大坝景点推出免费门票新规,不仅吸引眼球,而且释放利好信息。可以预见,即将到来的国庆长假,三峡大坝旅游必将成为中外游客的极佳选择。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三峡大坝景区门票免费为啥只针对中国人?这不是歧视外国人吗?不说外国人会有这种想法,很多中国人也会觉得不妥。
据报道,截至目前,三峡大坝旅游景点累计接待游客数量已达1500多万人次。这当中的中国人肯定比外国人多。三峡大坝景点舍得中国游客这个“大头”,为何舍不得外国游客这个“小头”呢?说到底,三峡大坝景点依然没有跳出“门票经济”的桎梏,仍在免与不免、免谁、免多少的问题上纠结。倒不如爽快地把外国人的门票也免了,彻底挣脱“门票经济”的束缚,在打造旅游产业链上想办法、做文章,何尝不是一种创新和突破?
最早提出三峡大坝景点门票免费主张的三峡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教授阚如良认为,在全国部分5A级景点涨价的背景下,三峡大坝景点门票免费既具有象征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此举标志着三峡工程旅游的重新定位,真正承担起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展示国家形象的历史责任。试问,三峡大坝景点免票中外有别,会让外国游客怎样看待我们的国家形象?既然要承担起展示国家形象的历史责任,何必在外国人免不免票这个小问题上斤斤计较?
无论从社会公平还是发展旅游经济,抑或展示国家形象的角度,三峡大坝景点门票都不该对外国人另眼相看。一视同仁免门票,眼前会吃点小亏,长远来看必定不吃亏,靠“门票经济”发展旅游难以长久,下大力气完善配套设施、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做长旅游产业链,减少景区管理乱象、提升景区吸引力,这才是包括三峡旅游在内的中国旅游的长久发展之道。
景点免费中外有别和歧视无关
首先,三峡大坝这一5A级景点的新规,值得点个大大的赞。在各景点都在玩“逢节必涨”把戏的时候,这家景点的对国人的免费开放,让我们看到的是景区公益性的回归,这是一个觉醒。
然而,对中国人免费,向外国人收费,这样的规定听起来确实很不舒服,别说是外国人了,就连很多中国人听着都感到不好意思。但是,看问题不能老是从歧视与否的角度出发,在这一事例中,中外有别与歧视并没有本质关联。
作为一项巨大的公共项目,三峡工程建设属于公共财政支出,财政支出主要是来源于国家的税收,税收当然是“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的。由此看来,三峡大坝对国人免门票,是理所当然的。更何况,山水这样的景区资源,本来就应该属于公共资源,一些管理的企业,不过是公共资源的看门人而已,而不是“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的商人。虽然三峡里修建了大坝,但也收取了电费,所以这个景区理应还是公共资源,公众本来就有权利欣赏。中国人的景点如果都能像三峡大坝一样,对全体国人免费开放则是理性的回归。但是,目前似乎还遥不可及。
三峡大坝门票免费,相对于中国人来说,免费看自己的景点本是天经地义,这是国人可以享受的国民待遇。而向外国人收费也无关乎歧视。说到底,三峡大坝的免费,只是公众权利的一种回归,希望这样的权利回归,能够再多点。如此,景区才能告别门票依赖,旅游产业才能步入长远发展的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