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的转凉,2016现在已经入秋了吗成为大家所关心的。那么,2016现在已经入秋了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2016现在已经入秋了吗
在冷空气的继续影响下,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三天,西北地区东部、华北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局地有暴雨(50~80毫米),上述地区局地并伴有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
受阴雨和冷空气影响,东北、华北、黄淮等地气温继续下滑,华北平原一带气温今天将跌至今年下半年来的最低点,最高气温仅有20℃左右。雨水将推动华北一带正式迈入秋天,北京、天津、石家庄均有望开启秋季的大门。另外,北京、天津在9月中期基本上能彻底摆脱30℃,从今年的情况来看,16日应该就是北京和天津今年最后一次体验30℃以上的热度了。
9月中下旬,华北平原地区30℃逐渐消失
未来,冷空气将继续向南推进,19日,南方大部也将纳入降温阵营当中,但是降温力度不算太大,只是西南地区东部至江汉西部一带降幅能达到4-8℃。
虽然降温力度小,30℃以上的区域会大幅度南撤至华南一带,江汉、江淮、江南等地的最高气温将纷纷跌至25℃上下,低于常年同期的正常水平。西南的贵阳、成都、昆明有可能跌至20℃,天气转凉,要注意添衣保暖。
秋季气候特点:
秋季虽然气候宜人,但因多晴少雨,气候常较为干燥。“燥”是秋季气候的特点。人体在这种环境下从皮肤及呼吸中散发的水分较多,可引起机体内气、血、津液发生一系列变化。如伤及津液、阴血可出现各种干燥征象。肺脏是燥气侵入的前站,因此在秋季养生调摄首要的目标是平衡肺脏的气血阴阳。
“燥”又有风燥、温燥之分。秋天,骄阳高挂、久晴无雨的干旱时令,因其性质燥热,故多为温燥。秋深初凉,西风肃杀,其性质属凉,燥气从寒化为风燥。温燥偏热,风燥偏寒又称凉燥。人体感受燥邪后,其凉燥征象与风寒感冒相似,温燥征象与风温类同。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在于“燥盛则干”。人体感受秋燥的主要表现是口干鼻燥、咳嗽少痰、咽干唇焦或气促等。凉燥与温燥的表现的主要区别是凉燥常舌质正常,可有鼻塞症状;温燥舌边尖红,脉浮数,常有口渴之感。
经以上的介绍,大家对2016现在已经入秋了吗应该都清楚了,希望大家注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