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圆明园被毁前照片曝光,引起不少朋友的关注。那么,圆明园被毁前照片是怎样的景象?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圆明园被毁前照片
圆明园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痛,几代的中国人都希望看到圆明园被毁前的样子。在英国苏富比拍卖会上,几张英国摄影家费利斯比特拍摄于1860年,英法联军攻破前北京的照片,引起藏家的广泛关注,疑似圆明园被烧毁前的照片首次被发现,引起巨大轰动。
这张照片是英国摄影家费利斯比特,在1860年北京被攻陷前拍摄,据专家推断应为圆明园旧景。照片在英国苏富比拍卖行,以20万英镑上拍。
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抢走了圆明园中大量珍宝,并烧毁了圆明园,清廷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后,西洋人在中国的居留权从广州、上海、天津等通商口岸扩张至北京。在英国人赫德掌管下,大清海关多西洋雇员,德国人恩斯特·奥尔末即在其中。
奥尔末拍摄照片的时候,距圆明园被焚13年,一共拍了12张,同治皇帝正巧也在1873年发布上谕,命择要重修圆明园,开工不到一年就因资金短缺以及众臣反对告停。在离开北京职位18年后,他在日记中追忆当年所见园明园建筑:“映入你眼中的是装饰物丰富而动人的色彩,浸润在北京湛蓝色的天空里,随着观者移动的脚步和太阳的光影不停变幻,建筑物白色大理石的映衬让它们格外醒目,倒映在前方的湖面上,如同幻影……观者不禁怀疑自己来到了‘一千零一夜’的世界里。”
圆明园的介绍
圆明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
园中面积34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清皇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赐给皇四子胤禛的。1722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听政”。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通过客运小编的介绍,大家对圆明园被毁前照片应该都清楚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