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端午问答

首页
汽车
火车
机票
公交
天气
资讯
问吧
工具
地图

2017年端午节法定节假日几天

2017-04-28 09:39:33 来源: 客运站 信用卡快速申请

  端午节这一天有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还有祭屈原等习俗。在节日临近之前,大家对2017年端午节法定节假日几天都特别关心。对此,如果你不清楚2017年端午节法定节假日几天的话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2017年端午节法定节假日几天

  答:2017年5月28日至5月30日放假公休,共3天

  5月30日(星期二,农历端午节当日)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5月28日(星期日)公休,5月27日(星期六)公休调至5月29日(星期一)

  5月31日(星期三)照常上班。

  端午节什么时候开始有放假

  答: 2007年11月9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新的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调整方案:从2008年起取消五一黄金周,并将清明、端午、中秋规定为法定假日。

2017年端午节法定节假日几天1

  端午节习俗介绍

  一、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已流传两千多年。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三、悬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四、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五、栓五色丝线

  玉尺堂五色丝线手链,朱砂辟邪,银珠点缀,饱含满满深情。

  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端午节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2017年端午节祝福语

  很多节日都有美丽的传说,很多祝福都有华丽的辞藻,许多故事都有美满的结局,随信赠上我最诚挚的祝福:端午节了,愿你一切都好!

  好消息:端午节当天,手机号头两位数字是13的用户,可以到街边小摊上免费领取粽子,当然,事先要抹上烫伤膏以防被摊主的开水泼到。

  好久没有联系,不代表不想念;好久没有问候,不代表不关心;此刻我在想你,知道就行; 在此佳节之际,我们xxx人不仅要怀念屈原,更要继承和发扬屈原的伟大精神。屈原坚持真理,不畏艰辛的人格精神,值得我们效仿和学习,其勇于创新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发扬和继承,屈原爱国忠国的精神激励着我们热爱公司忠于公司!

  在此,董事xxx贵携全体员工祝大家端午快乐,事业顺利,合家欢乐!

  值此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来临之际,菫事长xxx代表公司及董事会,向工作在各个岗位的xxx员工表示最衷心的祝福和诚挚的敬意,并通过你们向你们的家人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是你们长期以来默默无闻忘我奉献,是你们用对公司的忠诚和对事业的热爱,谱写了xxx的昨天,抒写着xxx灿烂的今天和明天

  粽子甜,愿工作顺利忙中有闲;粽子香,愿经常锻炼身体健康;粽子咸,愿生活幸福常有余钱;粽子黏,愿朋友四海时时挂念!祝你端午节快乐!

  初夏的阳光灿烂,愿你心情更愉快。端午节到了,祝你端午节快乐。

  古人送壶我送粽,一片真情在其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天涯知己度端午,无限真情在粽中。青青粽叶包真情,愿你拥有好心情,端午节快乐。

  在客运小编的介绍下,大家对2017年端午节法定节假日几天应该都清楚了,想着回家过节的朋友要记得提前买票。


上一篇 : 2017端午节国家规定放几天假 下一篇 : 2017年端午节放假哪几天
  • 相关阅读

    @2005-2018 闽ICP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