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这些都是端午佳节的传统风俗。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端午佳节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中华传统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不断显现。2006年,端午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年后,“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随着人们对历史节日的重新认识,传统端午民俗也历久弥香。在江苏昆山的阳澄湖水上公园,急促粗犷的鼓声在晨风中敲响,13只龙舟如同离弦的箭,在湖面上荡起阵阵浪花。2011年中国龙舟公开赛昆山巴城站日前已拉开帷幕,海内外300余名选手参与了较量。
通过网络了解端午文化、感受传统氛围已成为众多年轻人的“新民俗”。腾讯网发起了首届中国“微博诗歌节”,以“微诗接力”的方式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思念,吸引了近万名网友加入。参与接诗活动的网民“风雨潇”在博客中写道,“纵身汨罗世代传,端午时节忆屈原。《离骚》《九歌》伴粽香,青青艾叶更离殇”,生动阐释了端午的历史渊源、传统民俗和文化精髓。
社交网站人人网举办的“幸福厨房端午节活动”,吸引了众多网民的参与,活动通过端午知识问答过关的方式来依次实现领菜谱、取食材、赢道具等步骤,最终完成虚拟粽子的制作;而在网站上,一款名为“赛龙舟”的游戏仅4日一天就有9000多人试玩,迅速攀升到该网站游戏排行榜的前5位。
这种将传统民俗与网络科技结合的全新尝试,既能体现传统节日时尚、亲民的一面,又低碳环保。人们在对端午文化和历史习俗的传播推广中做了很多大胆的尝试,不断谋新图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