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是一年粽子飘香时,大家都知道端午节的由来,这节日是来纪念屈原的。然而你可能还不了解:苏州的端午节纪念的却并非屈原,而是吴国名将伍子胥。
吴越地区的端午习俗源于纪念伍子胥,至今已有近2500年历史。对苏州人来说,过端午,不仅因其是传统的民间节日,更是对古老文化遗存的传承。那么苏州端午节怎样过的呢?
今年6月12日是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传统的苏州端午节,除了龙舟竞渡、吃粽子等习俗外,还有一些习俗鲜为人知或已失传。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
苏州端午节怎样过 体育节 赛龙舟,夺彩标
赛龙舟是端午节影响最广的一项传统习俗。苏州龙舟竞渡最早起源在胥江河,到清朝,端午龙舟竞渡盛极一时,地点也由胥江扩大到阊门、胥门、南濠、北濠及枫桥西路等地。如今,在古老胥门城墙下,每逢端午节,苏州人仍会在这里延续这一传统习俗。不仅如此,金鸡湖、太湖等地区也将举行盛大的龙舟赛事。
苏州人把龙舟下水称为出龙,事先要迎神演戏,称为“下水”。江边搭建五米高的彩台,用做举行舞龙祭龙仪式,拜过涛神伍子胥,比赛就开始了。根据《清嘉录》描述,每条龙舟四角都有彩旗,中舱还有鼓吹手,两旁划桨的有十六人之多,俗称“划手”。船头站立一篙师,名为“挡头篙”。
从前苏州竞渡更分“武赛”、“文赛”两种。武赛时划手随鼓乐以整齐的动作拼命划桨,先到终点者为优。之后的文赛,比的是龙舟卖相。清末民初,苏州的龙舟竞渡还穿插了“放标”的环节,富商们在稻草或蛋壳里放上彩券掷于水面,划手们跳入水中争夺,夺得者可到指定商号领取彩券上所写的奖品。
苏州端午节怎样过 美食节 食粽子,吃五黄
端午节前后,包粽子、食粽子是苏州人家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至今流行的粽子做法还完全依照古制。
粽子的品种繁多,按形状分,包成三角圆锥形,叫三角粽,老苏州人叫小脚粽;包成筒状,叫枕头粽。寻常人家都会做白水粽、赤豆粽、枣子粽、灰汤粽,考究如猪油夹沙粽,馅中夹一块肥肉膘,晶莹如玉,是典型的苏州风味。
另外,还有一种用粽子命名的糖果叫粽子糖。光绪年间,苏州名医曹沧洲进京为光绪、太后诊脉。以采芝斋糖果进献,名声大噪,今天粽子糖仍是苏州最有特色的食品之一。
沈建东介绍,江南民间还有吃“五黄”的食俗,“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及雄黄酒,雄黄酒跟苏州关系极深。据民间传说,白娘子端午喝雄黄酒现形这个故事,是在明朝苏州人冯梦龙写的《警世通言》里第一次出现。
苏州端午节怎样过 卫生节 挂菖蒲,燃艾草
苏州人家端午节在家门口一般都要挂艾草、菖蒲、大蒜。许多家庭还要让孩子也随身携带,据说可驱除毒害,避鬼邪。
端午节时,时近夏至,天气转热,空气潮湿,百毒齐出,蚊虫孳生,疫病增多。因此沈建东认为,古人用菖蒲、艾草、蒜头来去除各种毒害,是有科学根据的。艾与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杀虫。
而艾草在古代一直就是药用植物,据文献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艾草已经入药。传统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艾草有特殊香气,具有驱蚊虫的功效。端午节期间,艾草含艾油最多,功效最好,而且气味芬芳,有通气活血之效,是一种天然的空气清洁剂,因此也有人把端午节称为古代的卫生节。
苏州端午节怎样过 医药节 采百草,消疾病
苏州端午还有采百草、斗百草的习俗。民间习俗认为,端午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遍地皆药。因此要遍踏百草,采集药材。
《清嘉录》中记载苏州端午“采百草”的习俗:士人采百草之可疗疾者,留以供药饵,俗称“草头方”。比如吃鱼不小心鱼刺卡了嗓子,古人会在端午这天,跑到韭菜地里找蚯蚓粪便做成药,遇到鱼骨鲠喉,取出少许擦在咽喉外皮即可缓解甚至消除症状。
“采百草实际上起到了向青少年普及草药知识、加强医药卫生宣传的社会功能,”端午节也堪称中国传统的医药节。
关于苏州端午节怎样过的,我们已经和小编一起了解完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关于伍子胥的传说吧。
伍子胥的传说
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端午节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