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至今中秋有哪些习俗有许多人不了解,在霞浦中秋有哪些习俗?据悉当地有曳石的风俗,在烟台地区还有做月糕、蒸糖帽子的风俗习惯。
中秋有哪些习俗-延续400余年的曳石
在霞浦沙江村,一项至今历时400余年的传统民俗活动――宁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霞浦沙江曳石”正在筹备。
曳石源于明朝嘉庆年间,是为纪念民族英雄戚继光而兴起的。相传,明朝嘉庆年间中秋夜,戚家军主力出援福安、宁德两地,倭寇企图趁虚攻占霞浦县城。战争一触即发之时,戚继光让后方百姓曳石,即将绳子绑住石头在青石板上拉动,发出巨响造成城内人多的气势。倭寇到达城郊,见满城灯火,城内喊声震天,石声隆隆,以为是千军万马在调动,不战而退,霞浦城得以保住。此后,每逢中秋,霞浦县便开展曳石活动。
曳石传承人俞孟申告诉记者,曳石活动,早期在宁德沿海各地十分盛行,现今其他地方基本绝迹,唯沙江的曳石活动从未间断。
参与曳石的人员将各自使用的石头,用麻绳系牢。石上坐一健儿,身披红色绶带,号令队伍进止。数十人在前面牵着麻绳沿街齐声呐喊“走啊,走啊”,相互争竞,绕村三圈,观者云集。
据村里的老人介绍,村中所拖曳的石头,有圆形、方型,还有“心”字形的(已磨损不再使用)。其中一块历史最久远的八卦型石磨盘,呈圆形,直径约80公分,厚度约30公分,由于被长期拖曳的缘故,现在厚度仅存18公分;另有虎头石、扇形石、磨盘石等。
中秋有哪些习俗-做月糕、蒸糖帽子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除了吃月饼,在烟台莱州中秋节还有做“月糕”,蒸“糖帽子”的传统。“糖帽子”做成猪、牛、羊等造型,祈盼家畜兴旺,月糕则有祈祷全家团圆幸福之意。
鲁南地区一直有中秋 “吃秋”庆丰收,“嚼寒”祁平安的习俗,儿女们今天都带着今秋收获的花生玉米回到父母身边,全家人一起庆祝丰收,也把即将到来的冬天的寒气全部“嚼”掉。
曲阜民间则保留着“拜月娘、会嫦娥”的习俗,在孔子六艺城的民俗大院里,孔家第七十一代孙孔昭亮一家老少齐聚一堂,举行祭月仪式,祈求五谷丰登、 团圆美满。
如今许多中秋习俗已经渐渐流失,想要了解中秋有哪些习俗的用户可通过以上文章了解中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