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积极的奋斗,是对人生的高度自信。‘慢’是‘快’的基础,你只有习惯‘慢生活’,才能够快速准确找到定位,而不会迷失自己,要慢下来(Slow),是因为快让人错失了很多美好的事物。
中山古镇俗称三合场,又名龙洞场,地处江津市南部山区,距重庆市区125公里,约一个半小时车程,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四面山一脉相连。古镇背山临水,场镇建筑靠水而建,由龙洞、荒中坝、高升桥三条小街连接而成。以前,三合场曾是繁华的水码头,为川黔山区的商品集散地,目前尚存的南宋题刻共82字,记叙李脊用、鱼子仙等泛舟游览一事,境内还有汉代古墓葬枇杷岩墓群。
古镇商铺建筑最具代表性,依山势形成的商街纵向长1000多米,层层递进,其风雨场的过街建筑几乎都是能遮风避雨不见天日的封闭式建筑,由此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川东地区雨晴不定的特点。建筑多为两层吊脚楼,下层为铺面,楼上可住人,铺面开间做得较大,且易组合;整座古镇全系青色瓦片盖顶,红漆木板竹篾夹墙,圆柱承重,古朴凝重中透出原汁原味的巴渝人家风韵。
古镇现居有209户人家,民间传统的经营业态如铁匠铺、中药铺、剃头铺等依然存在。此刻,晚冬的暖阳斜照着射进狭窄的老街,给灰暗黝黑的街面一隅镀上一抹金黄,古镇顿时有了勃勃生气。踏着块块黛青石板铺就的老街,在弯弯拐拐的石梯小巷穿行,穿场而过的风中不时弥漫着阵阵草药的清香,铁匠铺里飞溅的炉火和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合谐得竟有一种不需雕琢的艺术风味,而街畔屋檐下那剃头的白发老翁,安闲而自在,像一幅油画,烘托出古镇风韵独有的安居乐业图。 中山镇位于重庆市江津县境内,是重庆十大古镇之一。古镇依河而建,很似江南水乡的风格,只是形成形成一条长三公里的狭窄老巷。两旁以清朝建筑为主,保存的非常完好,加上地面的青石板路,给人一种古老和谐的感觉。
离古镇3.5公里处有一水库,名为龙洞水库,是当地的水力发电站。水库水质一般,不宽但是比较长。离岸边不远出的水很浅,河沙也十分柔软,非常适合游泳和休闲。
这里过着古朴的生活
进出中山古镇的大门口处堆着沙子、青砖,估计又是在承建院落,这古镇随着不断的建设中而慢慢失去它原有的生态环境及生活方式。类似这样的人文独特景观的古镇,一旦被摄影家、画家及电影、电视摄制组发现,艺术家们就会蜂拥而至,这些文明的脚步踏上这片土地时,当地的原始风貌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乖巧的小猫
随着外来文化的侵入,有些当地人也见利起意,失去了传统的东西,失去了朴素的民风,从而导致由于传统文化的淡化和消失,大部分艺术家便放弃了那块已被糟蹋得惨不忍睹的创作基地,当地百姓当然不甘心失去财源,于是后来者便被宰得一塌糊涂。如此恶性循环下去,我们必将失去很多具有传统民间特色的地域,但愿这些有文化的地区在吸收现代文明的同时,还能保持自己的特色,因为那正是其价值所在。
古镇依山势形成的商街纵向长1000多米,层层递进,其风雨场的过街建筑几乎都是能遮风避雨不见天日的封闭式建筑,由此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川东地区雨晴不定的特点。建筑多为两层吊脚楼,下层为铺面,楼上可住人,铺面开间做得较大,且易组合;整座古镇全系青色瓦片盖顶,红漆木板竹篾夹墙,圆柱承重,古朴凝重中透出原汁原味的巴渝人家风韵。
熏豆腐
中山的素来以熏豆腐和糍粑闻名远耳,熏豆腐就是把豆腐切成小方块之后放竹蔑上慢慢熏烤,烤好吃后的豆腐呈黄色,外焦里嫩,从中间切开加上酱料香葱香菜,更为爽口。
糯而不粘的石板热糍粑
石板热糍粑糯而不粘,配上黄豆粉、白糖,香甜可口,非常美味。这里从07年八月十五开始年年举办石板糍粑节。糍粑的黏结成团,喻示着全家和睦团结;糍粑的香甜,喻示着生活甜蜜幸福;就连清早打糍粑,起得越早也代表来年丰收越大;糍粑成大小圆形,喻示着人们有缘、喜庆、吉祥和团圆;当然吃着圆圆的糍粑就自然象征全家和和气气、团团圆圆、平平安安。
【食】
古镇特色传统小吃是烟熏豆腐、石板糍粑,每个3毛.
竹筒米酒,2元、4元、5元三种.
其他吃喝每个客栈都能提供,品种繁多,绿色食品,价格便宜.
江津特产---荷花牌米花糖,请认准购买.
【衣】
我此次去的衣物装备:抓绒衣、抓绒背心、防水外套、防水裤、棉袜、高级旅游鞋、皮手套、运动帽.
推荐冬天去的衣物装备: 抓绒衣、抓绒裤、防水外套、防水裤、棉袜、徒步鞋、抓绒手套、秋裤、羽绒服.